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 传统医学研究委员会 主办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
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> 学术临床 > 学术争鸣 > 信息详情

细辛不过钱?要看怎么用

发布者: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 传统医学研究委员会  日期:2019/3/8  浏览次数:737  字号:〖 〗   视力保护色:

 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、汉城细辛、华细辛的干燥根,前两种习称“辽细辛”,后一种称为“华细辛”。又名小辛、少辛、细草等,药用历史悠久,春秋末年的《范子计然》就说:“细辛出华阴,色白者善。”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,直至今日仍为常用中药之一。

  细辛的入药部位和生理特性

  细辛的根状茎横生,长有多数细长的须白根,捻之有辛香气味,所以古人就以其根的形状与气味的特点而命名为细辛。《本草图经》说:“根细而味极辛,故名之曰细辛。”《本草蒙筌》也说:“其根甚细,其味甚辛,药中惟采根煎,故因名曰细辛也。”

  细辛以根部入药,闻之有清香气味,嚼之则辛辣而麻舌。沈括《梦溪笔谈》说:“细辛出华山,极细而直,深紫色,味极辛,嚼之习习如生椒,其辛更甚于椒。”所以,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味辛”。

  细辛是阴性植物,野生的细辛生长在树林下疏松、肥沃的棕壤土上,上有高大的乔木,中有灌木,下有繁茂的草本植物,三层植被构成了森林特有的气候类型。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的细辛,自然就形成了喜阴凉的特性。人工栽培细辛时,必须遮阳,如光照过强,则叶片颜色变黄,叶片面积变小,生长发育不良,严重时叶片易灼伤,甚至枯萎死亡。

  细辛能耐寒,野生细辛在早春早于其他植物而生长。当地温上升到5~6℃时,根状茎的更新芽开始膨胀开裂;地温上升到8~12℃时,是叶片出土的盛期,此时若遇到-1~-2℃的霜冻,不受影响。植株开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0~22℃,温度低于1℃或高于26℃,则停止开花。喜欢湿润、阴凉、弱光的生态环境条件,耐寒、怕干旱燥热等习性,特别是早于其他植物而在早春即萌苗,足以证明细辛的药性一定是温的。

  细辛的性味和功效

  顾名思义,细辛之名,“细指形言,辛指味言”(本草乘雅半偈》)。细辛“气温,味大辛”(《药类法象》),辛味能散,温性逐寒,故细辛能祛风解表,凡风寒表证,均可赖之以疏散。与麻黄、附子组成的麻黄附子细辛汤,表里兼顾,主治阳虚兼外寒之证。不独阳虚感邪者可用细辛,就是阳气不虚而感受风寒者,也可以细辛配麻黄、羌活、防风、荆芥等祛风散寒解表。其中对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出现头痛、骨节酸痛等症者,用细辛尤为对症。《本草纲目》谓细辛:“辛温能散,故诸风寒、风湿头痛……宜用之。”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说:“凡药香者,皆能疏散风邪。细辛气盛而味烈,其疏散之力更大。且风必挟寒以来,而又本热而标寒。细辛性温,又能驱逐寒气,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,能无微不入,无处不到也。”

  细辛之根为白色,入肺经,辛能泄肺,又能散表邪;温能散寒,还能温运水饮,故细辛能温肺化饮,为治疗寒饮伏肺的常用药物。细辛合干姜、半夏,化痰饮,散水气,止咳嗽;细辛与五味子配合,一散一收,开合兼施,俾外邪可散,肺气得敛。同时,细辛本身也有止咳平喘的作用。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细辛的第一治疗作用就是“主咳逆”。《长沙药解》说:“善降冲逆,专止咳嗽。”

  细辛能温经通阳,故能散寒止痛、通阳除痹。引起疼痛的病机虽有多种,但以寒为首。寒则气滞、血凝、筋脉拘挛,均可导致疼痛。用细辛温经脉,通阳气,散结滞,其痛可缓。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,如头痛、耳痛、牙痛、脘腹疼痛、肢体痹痛等,只要配伍得当,均能取效。

  辛味能开通,故细辛能通窍。《神农本草经》称其“利九窍”,《本草正义》谓其“芳香最烈,故善开结气,宣泄郁滞,而能上达巅顶,通利耳目,旁达百骸,无微不至,内之宣络脉而流通百节,外之行九窍而直透肌肤。”细辛与白芷、苍耳子、辛夷相配伍,是治疗鼻渊的有效药对。细辛辛味浓烈,辛香走窜,善于通窍,可用于治疗窍闭神昏、口疮、小便不利等症。《本草汇言》说:“细辛,佐姜、桂能驱脏腑之寒,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,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,佐荆芥能散诸经之风。”

  细辛的品种和药用部分

  关于细辛的品种,古人一直强调“华州细辛”好,但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。历代本草文献都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,仅仅是梁代的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及部分明清代本草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。此外,关于细辛的药用部分、用量问题、毒性,至今仍有不同意见。

  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细辛,皆纯用其根。《名医别录》说:“二月、八月采根,阴干。”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说:“用之,去其头节。”《汤液本草》说:“去芦头并叶。”说明古代所用的细辛,是除去根头部的茎与叶(即“头节”),但用其根。20世纪50年代初,我国仍然是只用细辛的根,只是为了便于鉴别,药店在收购细辛时要求药农把全草也一起送来。经鉴定后,除去地上部分只取根部入药。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,为缓解细辛资源不足、供不应求的矛盾,其入药部位就由根变为带根全草了。1963年版的《中国药典》一部,药用部位定为带根干燥全草,此后各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及《中药大辞典》《中华本草》等中药专著,细辛药用部位均为带根的干燥全草。但后来发现,细辛中含有微量马兜铃酸成分,其中茎、叶中马兜铃酸含量高于根部。因长期或过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类药物易患肾癌或肾衰竭。因此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2005年版)又将细辛确定为以根入药。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说:“药有用根,或用茎、叶,虽是一物,性或不同,苟未深达其理,未可妄用。”说明古人已认识到,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,其药性常有差异。现在的人自恃有现代实验研究结果,自作聪明地将细辛的用药部位扩展为带根的全草,结果是走了一段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的弯路后,又不得不回归到“细辛用根”(《本草衍义》)的老路上去。

  细辛的用量探讨

  今人将细辛的最大用量定为不得超过3克,但在宋代以前,本草著作及方书对细辛用量与其他常用中药一样,并无任何限制,特别是汤剂更是这样。

  在东汉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含细辛的药方共有16个,其中细辛用量为六两的有1方,即乌梅丸;细辛用量为三两者有8方,即小青龙汤、小青龙加石膏汤、当归四逆汤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、射干麻黄汤、苓甘五味姜辛汤、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、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;细辛用量为二两者有4方,即麻黄附子细辛汤、厚朴麻黄汤、大黄附子汤、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;细辛用量为一两者有2方,即真武汤、赤丸方。细辛用量为三分者有l方,即侯氏黑散。尽管东汉时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,截至目前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,但不论怎样换算,《伤寒杂病论》细辛的用量都大大超过了3克的极限。

  “细辛不过钱”的说法,最早见于宋代陈承的《本草别说》:“细辛若单用末,不可过半钱匕,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,虽死无伤。近年关中或用此毒人者,闻平凉狱中尝治此,故不可不记。非本有毒,但以不识多寡之用,因以有此。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引录陈承之说时,将原文的“不可过半钱匕”,改为“不可过一钱”。其后,《得配本草》说:“其性极辛烈。气血两虚者,但用一二分,亦能见效。多则三四分而止。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,真气散,虚气上壅,一时闷绝。”《本草从新》说:“所用止宜几分。”《本草害利》说:“即入风药,亦不可过五分,服过一钱,使人闷绝。”甚至有的本草著作干脆写成了“承曰:味厚性烈,不可过一钱”。

  其实,最早说细辛“不可过半钱匕”的陈承,重要的前提是“单用末”,同时他也承认细辛“本非有毒”。也就是说,单味研末吞服细辛时剂量不可过钱,并不是说细辛配伍于复方之中煎煮时剂量不可过钱。这才是“细辛不过钱”的本义。由于不理解“细辛不过钱”是指“单用末”吞服而言,从而使得“细辛不过钱,过钱命相连”成了中医药界的口头禅,“一钱”成了细辛不可逾越的极量。

  现代研究也证实,细辛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挥发油——黄樟醚,黄樟醚的挥发性远胜于细辛的有效成分——甲基丁香酚,经煎煮20~30分钟后,煎汁中还保存着一定量的有效成份甲基丁香酚,而有毒成份黄樟醚即被大量蒸发,毒性减低,甚至消失。古人在没有弄清细辛的效毒成份,就知道经煎煮后有毒成份就降低,是十分难能可贵的。张志聪在《本草逢源》早就指出:“细辛乃《本经》上品药也,味辛臭香,无毒。主明目利窍。宋元祐陈承谓:细辛单用末,不可过一钱,多则气闭不通而死。近医多以此语忌用,嗟嗟。凡药所以治病者也,有是病,服是药,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?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?方书之言,俱如此类,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,伊黄之门,终身不能入矣。”近代医家章次公在《药物学》中说:“细辛不可多服,自是正论,但谓用至一钱,即足以致气闭,则又不尽然。此仅可以论‘末药’,而不可以论‘汤药’。细辛入汤剂,钱许无妨,编者之经验如此,决非虚语也。”

  总之,细辛多用于治疗寒证,应与他药相伍,不可单用,需要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,并延长煎药时间,以减少其不良反应,临证时只要牢记“用末不可大剂量,大量必须入汤药”的原则,细辛的用量不但可以突破3克,甚至可以达15克以上。但“凡病内热及火升炎上、上盛下虚、气虚有汗、血虚头痛、阴虚咳嗽,法皆禁用”(《神农本草经疏》)。(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)

(注: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)

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业务范围  机构宗旨  联系我们  合作互动
友情链接: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央国家机关举报网  媒体合作: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39健康网 搜狐健康 新浪健康 网易健康
地址: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:100031 电话:0574-25551120 E-mail:2549696912@qq.com
 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ved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建议使用IE6.0,1024×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效果最佳